生活雜記

年過 30 歲的中年男子體悟

生活雜記

年過 30 歲的中年男子體悟

20 歲到 30 歲的這個十年一晃眼就過去了,出社會後也工作了 8 年,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啊! 以下是自己的體悟和記錄,可以當作是我的個人 murmur 就好。 幾個有感身心靈改變 * 對於金錢的態度開始變得比較豁達,願意在其上面花錢的事物增加,例如會購買能夠幫助工作和生活效率的軟硬體、影視有正版的選擇會願意用正版管道觀看。 * 公益這件事在心中開始萌芽,雖然目前僅限於捐錢,沒有身體力行的階段,不過是真的希望這個社會能夠變得更好。例如會開始定期購買 The Big Issue[1]、對於自己有感的議題也會貢獻一點金錢。 * 20 歲 - 30 歲在工作、生活上的累積開始體現(反撲)。在職場工作大多數比較會是救火隊或是急戰力的角色,轉換工作時的蜜月期較短;生活中則是過往曾經比較好的朋友因久未聯絡開始失聯。 * 在工作上遇到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時,要提醒自己不能採取老人說教的態度,避免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 * 身體開始出現許多狀況,肩頸痠痛、易疲勞、久坐會不舒服,需要提醒自己 1. 多喝水 2. 多伸展 3.

五一連假上海行,睽違 7 年再訪中國

生活雜記

五一連假上海行,睽違 7 年再訪中國

我先前曾在 2015 ~ 2016 於深圳和南寧工作近 1 年的時間,今年五一連假跟著家人到了中國上海拜訪我哥,對於中國有蠻多不同於以往的新感受,僅以此篇做個記錄。 摘要 1. 在台灣開通電信漫遊後,到中國當地即可享受自由的網路世界。 2. 電動車超級普及,3 天下來搭乘了將近 10 次計程車都是電動車。 3. 植被多到身心舒暢的住宅區。 4. 人行空間充足,走到哪都有人行道。 5. 讓人食指大動的店舖裝潢。 6. 自動送餐的機器人服務生。 7. 深入生活中的環保資訊。 旅程雜記 1. 這次到中國前我一直很煩惱要怎麼樣才能夠在當地科學上網,還付費購買了網路代理伺服器的工具,只希望我在中國的 3 天能夠正常的使用網路。 沒想到是我自己多心了,直接跟電信商開通漫遊服務即可,就算在當地的網路服務商是中國電信,網路還是暢通無阻,無論 LINE 還是 Facebook 都可正常使用,而且會擋海外 IP 的遊戲也能順利遊玩。 2.

感恩日記,每天持續不斷的累積會成為自己的心靈養分

生活雜記

感恩日記,每天持續不斷的累積會成為自己的心靈養分

2018 年子彈筆記這本書問世的時候掀起一股熱潮,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會看到有人在分享如何撰寫子彈筆記的教學文章。而我也不例外的在那時候開始嘗試要用子彈筆記的概念來寫日記,但持續不了太久,要做「日規劃、週規劃、月規劃」對我這個懶蟲來將實在是太麻煩了。 直到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我有點忘記出處了),便被作者簡單的日記格式所吸引,他每天的日記只寫 3 個項目:一個對自己的肯定、三個值得感恩的事情、一個覺得自己做不好的地方,不寫其他多餘的東西,不對未來做規劃,只專注在當天曾經發生的事情上。(除了這 3 個主題外我自己有加入一個項目叫其他記錄,可以記一些不屬於上面範疇的,但就不強制自己寫) 我覺得這個「感恩日記」格式最棒的地方是,有規定好每個主題要寫多少項,一來是在寫的時候不會無止盡的發散下去、二來是數量不多,記錄的速度很快,通常每天 5 ~ 10 分鐘內就可解決了。我一開始是稍微有目的性的想要每天記錄,後來就不知不覺的就養成了這個習慣。我從 2020 年 3 月開始寫到現在也寫滿 3 年多了。 最近 YouTuber 老高在講的「

從小孩成為大人的一刻,30 年的等待

生活雜記

從小孩成為大人的一刻,30 年的等待

這次 228 連假回到彰化老家,爸媽說很久沒一起出遊了,就詢問了我要不要一起去南投武界—「雲的故鄉」看看,我想說也很久沒有跟他們在國內旅遊,連假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做,就答應了。 家中有兩台車,一台是大台七人座休旅車,一台是小型四人座轎車,我爸說這次要開長途,所以要出動大台的休旅車,乘坐起來比較舒服。 這時候我進入了天人交戰的時刻。 我久居台北,鮮少有機會開車,回彰化有出門頂多也是將小轎車開短途出門,大休旅車對我來說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存在。但我想說這是一個難得可以練車的機會,便問我爸說「武界的山路會不會不好開?」,我爸回說還算好開後,我就自告奮勇的跟他說我想開開看。身為我爸媽,我想就算心裡很抖應該還是不會多說什麼,於是我爸就讓出駕駛座的位置讓我開了。 行車路上偶有些小狀況。例如一開始我沒有設定導航,是靠我爸幫忙報路,我爸會等到了他認識的路口前一刻才叫我要切換車道或是左轉右轉,但對我來這個開車菜雞來講已經有點來不及了,所以也因此錯過了從台 74 線轉國道 3 號的交流道口,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繞了一點平面道路反而好像還比較快一些,因為國道 3 號上面塞...爆...了.

發掘 Mac 軟體的酷網站,Dock 分享平台:Dockhunt

生活雜記

發掘 Mac 軟體的酷網站,Dock 分享平台:Dockhunt

相信大家都曾看過穿搭網站、時尚雜誌或是會參考一些服飾品牌的穿搭企劃,來發掘時下流行的衣著,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穿搭。 不過身為科技宅的我,上述那種想辦法打理自己外表的經驗雖不多,倒是很喜歡看一種文章是大家分享自己的書桌擺設,例如少數派最近的這篇文章家的风格 | 与书桌相处也是正经事就深得我心。 除了硬體設備之外,我自己也很喜歡發掘一些新奇、精美以及實用的軟體,之前自己是會時不時逛 ProductHunt 來看最近流行什麼,也會追蹤一些 Twitter 帳號來看國外都在紅什麼軟體。 而最近自己追蹤的一個產品設計師 Gavin Nelson 發了一個 Twitter 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心想「就是他了!」 🛳️ https://t.co/w6A9eEvgl7 — Gavin Nelson (@Gavmn) January 31, 2023 Dockhunt 是一個可以擷取自己的 Mac 上的 Dock 中常用 App 區塊的工具,並分享到網站上。 在這個網站中,你可以找到大家放在自己 Dock 上(通常也是大家常用)

啊!原來這就是日常

生活雜記

啊!原來這就是日常

今天晚上在剪頭髮的時候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就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獨特的習慣模式。 以我為例,我大學畢業剛上台北的時候住在南港車站附近,那邊有一間我很喜歡的一間男士理髮店,在那邊剪頭髮只要 $150 元。 7 年過去了,不管我之後搬到了松山、或是現居的永春,當我頭髮長長時,依舊會回到位於南港車站附近巷弄裡的那間男士理髮廳理髮。 在那間理髮廳內,婆婆問一句:「剪短就好嗎?」過程中沒有其他太多餘、社交性的交談,如果有的話也只會是婆婆的關心「等等剪完頭髮要去吃飯嗎?」、「剛下班齁?」我也是禮貌地簡單回答「嗯對啊!」「是的。」。20 分鐘過去,頭髮剪好了,1 個半月後,我還會再來報到一次。 除了特地從永春過去剪頭髮之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也是我每次剪頭髮都會引頸期盼的事情,那就是剪完頭髮後去吃闞記涼麵1。 這家位於南港興華路上的涼麵店,說是涼麵,但其實也賣羹類、滷味、燙青菜,比較像是台式的路邊小吃店。而他們最神奇的是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代,他們可以多年來沒有調漲,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我去用餐時總是會有絡繹不絕的人來點單。 而我在吃闞記涼麵時也有自己的愛好,菜單不用多看就

網路時代挑戰:五大科技公司巨頭,你可以先放棄誰?

生活雜記

網路時代挑戰:五大科技公司巨頭,你可以先放棄誰?

被科技掌握的人生 禮拜五一早被 iPhone 的鬧鐘叫醒,賴床滑一下 PTT,接著到刷牙洗臉,戴起 Apple Watch 出門。到公司後,打開公司搭載 windows 系統的桌電和自己的 MacBook ,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上班時用 Chrome 打開 Facebook 廣告管理員後台,下載數據用 Excel 整理數據報表,還要用 PowerPoint 做每週的媒體操作重點分析。 下班前用 Line 跟朋友聯繫晚上要不要聚個餐,打開 Google 搜尋附近適合聚餐的餐廳,再用 Google Map 抓一下路途時間。 回到家用 Instagram 發個跟朋友聚餐的限時動態,洗完澡後用 Apple TV 播放 Netflix 來看我正在追的劇,睡前再滑一下 Facebook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