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

Swipe & Delete 照片整理 App 介紹,由眼緣來決定照片去留,解放你的儲存空間

生產力工具

Swipe & Delete 照片整理 App 介紹,由眼緣來決定照片去留,解放你的儲存空間

身為一個手機容量只有 64gb 的用戶,裝置的儲存空間彌足珍貴。我自己是有課金買 iCloud 儲存空間與家人共享,但因為家人不一定會有整理照片的習慣,所以變成自己還是要定期清理照片以免 iCloud 儲存空間爆炸,要再多付費升級。 刪除照片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步驟就是 1. 打開照片 App 後隨意滑到某一天 2. 開始往後一張照片一張照片打開來看該張照片是否有值得留下來的價值 但這會有一個問題,下一次想到要來整理照片的時候會忘了自己哪些照片有判斷過要不要刪掉,哪些不用,於是又要從差不多的地方重來一遍。 Swipe & Delete 這個照片整理軟體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Swipe & Delete 介紹 Swipe & Delete 是一款完全免費的軟體,僅有「極少數」的廣告在介面裡,所以使用的體驗上十分好。 它會將你的照片按照月份做分類,並且去記錄每個月份你有多少張照片和影片。進到整理照片的介面的時候,它可以左滑、右滑去選擇要「保留」照片或是「刪除」這張照片,左下方也有提示你說下一張照片是什麼,

由 DALLE.3 生成的封面照片。

生活雜記

時間和習慣造就成的資產累積,投資歷程心得分享

我從 2016 年開始使用 MOZE 手機記帳軟體記錄自己每天的開支,2017 年開始用 Google Sheet 記錄自己每個月的總資產狀況,累積迄今已經邁入了第九年。記帳最有感的地方是在每個月檢視自己的資產幅度是增加還是減少,也讓自己知道在未來一個月該怎麼調整花錢的習慣。 而且因為有在記帳,在每一筆支出產生的時候都會問自己「這筆支出是我負擔的起的嗎?」「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因而在我的理財觀念中根深蒂固。 初入投資市場 我是個幸運的人,資產不用從負開始,爸媽並沒有讓我揹負學貸,也沒有要求我需要每個月寄錢回家,讓我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每一筆收入。國小的時候爸媽會跟早餐店老闆聊股票標的,讓我對於投資股票這件事沒那麼陌生,大學的時候有在投資理財的同學一起找我選修「期貨與選擇權」這門課程,讓我開始進入了投資的世界。 那時候的我有在打工,加上爸媽每個月給我的零用金我也省吃儉用,郵局裡面有幾萬元的儲蓄。在某一個打工的下午時段,因為當時沒有客人,我就在 Yahoo 奇摩股市閒晃,看了一些財經新聞後請我媽用他的證券戶幫我敲進我人生中第一隻自己選擇的標的「南亞科(2408)」。我忘了這隻股票最終

使用 DALLE 3 AI 繪圖產生

生活雜記

2024 過年雜談

今年過年在除夕當天回家,一直待到初四中午返回北部。這段期間只有在初三中午出門跟朋友聚會,其他時間都是陪伴著家人,算是近幾年除了 Covid 居家隔離時待在家中時間最久的一次。 去年下半年換了工作後,在 Q4 開始一直被業績追著跑,就連假日也不太能放鬆,很難有一個好好休息的時間。這次的年假,在返家後真的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休息時間,一整個下午躺在沙發上看漫畫、跟朋友約電動都毫無壓力,可能是因為大家(包含消費者)都在休息,所以自己在休息也比較順理成章。 過年期間的休閒娛樂 這個年假我的休閒娛樂主要有兩個,一是用 XBOX Series S 跟美國的朋友連了好幾場「榮耀戰魂(For Honor)」,沒想到這個老 Game 跟朋友玩竟然是如此有趣,比起自己上網找玩家被虐好多了;此外還看了「葬送的芙莉蓮」單行本 1 到 12 集,超前了動畫進度許多,目前的進度很好看,希望不要像咒術迴戰一樣中途崩掉,不然花錢買漫畫會覺得很可惜。 這個過年跟著爸媽往外跑的時間也變多了,初一跟爸媽去鹿港天后宮拜拜,雖然就真的只是拜拜沒有逛其他的東西,但也算是感受到了過年期間的人潮;

基隆西岸.市區|白米甕砲台半日遊

生活雜記

基隆西岸.市區|白米甕砲台半日遊

行程安排 張家餛飩麵店 - 遠東賴家水煎包 - 球子山燈塔 - 仙洞巖(佛手洞)- 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 - 白米甕砲台導覽 01 張家餛飩麵店 📍 價格實惠,小乾麵和豆干包湯都只要 $30。 乾麵十分好吃,不像大部分的乾麵會有些許肉湯汁,他的乾麵就真的是「乾」麵,搭配老闆自己做的豬油和油蔥,味道嚐起來十分好。 02 遠東賴家水煎包 📍 一個水煎包 $12 元,排隊排很長但因為裝袋速度快不用等太久,可以買著當點心吃,十分推薦每個口味都來一顆。 03 球子山燈塔 📍 入口看起來沒有整理過,但可以放心的走進去。燈塔上方有一個小山是位處於基隆市區制高點,往外可以看到基隆嶼、基隆港口,往內可以看到基隆市景。無遮蔽物幾乎可以環 360 度眺望美景。 04 仙洞巖📍 由於通風不佳,室內香氣(插香的煙)瀰漫,

2023、2024 年交接:工作篇

生活雜記

2023、2024 年交接:工作篇

2023 年對我來講是個充滿挑戰性的一年,尤其是 11 月開始在職場上身份的轉換,至今我仍然還在習慣。透過回顧 2023 的轉變以及 2024 對自己的期許,希望能夠在 2024 有一個好的開始。 思考層面的轉變 從電商平台到了品牌端,原本就預期會跟在平台的時候不一樣,但沒想到會差這麼多。產品線更明確了,會有更精準的客群,不太像以前一樣能靠大量的商品亂槍打鳥,而是要用少量的產品要去槓桿出大業績。而要怎麼更精準的找到這群客人更是難。 廣告的方式和營運的方式從「折扣」跳脫了出來,以前在電商平台時很難有獨家的商品,各家賣的都差不多,所以主要還是要靠一些優惠來養成消費者在你家平台的購物習慣。但在品牌方有點不太一樣,要靠「品牌信任感」和創造「品牌價值」來獲取新的消費者和維持既有的客戶,尤其我們現在的產品線每個顧客跟我們接觸只會有 3 ~ 4 年的時間,要怎麼在這段時間內盡可能的讓消費者願意跟你持續的互動和回購非常重要。這必須要在折扣之外多了其他的因素,就像 Apple 的商品不打折你還是會想要買,因為你已經了解了他的品牌價值和產品是真的好。 除了折扣面向之外,我們的品牌有實體店面,電商

W 原則,工作和人生都適用的思考方式

行銷人生

W 原則,工作和人生都適用的思考方式

我自己因為做操作面的事情做久了,當任務一來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該怎麼樣去執行這個任務會比較有效率。但往往忘了問幾個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項任務?這項任務是必要的嗎?如果不必要,是否可以換個任務目標? 最近公司因為在海外的電商業績成長上遇到了一些瓶頸,主管認為將海外原本的電商系統改成台灣現在在用的系統可能會好一些,畢竟台灣的電商業績比海外好上許多。但主管還是請我做一個比較看是否要換系統。 原本我對於這件事情沒有太多想法,單純做了一個海外電商系統和台灣電商系統的功能比較表,內容流於行銷活動案型支持、會員功能、搬遷時程、維護費用……等第一層思考會想到的事情。 直到前輩的指點後,才知道這些比較雖然是重要,但不是我們應該跟老闆層級討論的點。這些細瑣的事項我們自己 keep in mind 就好, 這時候前輩教導了一個 W 原則,我用此原則重新想了一輪,發現自己的思緒變得清晰,做簡報的邏輯也更暢通(考試也能考 100 分?)。我的簡報不再只是簡單的系統比較,而是有一個完整的脈絡埋補強我自己心中的結論。 W 原則 W 原則其實跟大家常聽到的 5W 原則 Why, What, Who ,

「每天做一點就好」,持續的累積幫助你完成想達成的目標

生活雜記

「每天做一點就好」,持續的累積幫助你完成想達成的目標

最近閱讀了原子習慣這本書,且試著照著書中的方法實行了一下自己想要養成的習慣,覺得還蠻有感觸的,原來養成習慣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再容易一些。 其實在今年 4 月份到 6 月份的時候有試著想要養成一些習慣,那時候還有寫一篇文章來介紹 HabitKit 這個習慣追蹤軟體(HabitKit,易上手的習慣記錄 App,幫助自己養成好習慣)。但因為 6 月中離職後到日本去玩了 12 天,在旅遊的過程中難以堅持想要養成的「每日讀語言、閱讀、寫作」等習慣,這些習慣就這樣荒廢了一陣子,直到在閱讀原子習慣的過程中,跟著作者的介紹來反思之前自己失敗的原因後,這次在養成習慣時比較有一個方法來調整自己的步調了。 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認為,習慣養成有四個法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反之要戒掉壞習慣就是讓這四個法則的相反。 我認為這四個要素中對我來講最重要的一點是「讓行動輕而易舉」,在閱讀到這段章節的時候,我不禁在想原來以往那些太容易放棄的習慣,現在想想有可能是因為目標設定的不夠明確,以及設定的目標難以達成。 讓行動輕而易舉這個法則中有一個要素是

聚會不再少,舒適則靈

生活雜記

聚會不再少,舒適則靈

我想人終究是個群體的動物,我自己雖然是偏宅的人,但有時候在心情不好或是久未社交的情況下,還是會想要跟朋友約個見面,試圖療癒自己的身心靈。 尤其是到了現在的年紀,對於「跟朋友的聚會見一次少一次」這件事特別的有感。 倒也不是說年紀大到即將安享晚年的程度,而是身邊的朋友開始成家立業,加上工作地點、生活圈不盡相同等問題,彼此之間越來越疏遠,有些朋友就算見面也是有點貌合神離的感覺,所以特珍惜那些見面還能聊的起勁的朋友們。 每次的相見且聚且珍惜,不過聚會總是有熱絡也有冷漠,我自己分為以下幾種聚會類型: 1. 空虛型:有時候自己一個人感到空虛,但跟朋友聚餐、聊天完反而更空虛。在當下的環境中會覺得自己好像不屬於那個團體似的,只在旁邊靜靜地聽,微笑著。人家偶爾丟個問題給你他也只是禮貌性地,這時候你回答什麼對他來說不重要,而是他覺得他有關心你了很重要。 2. 虛榮型:有些聚會則是幾個人聚在一起時總是在聊找工作、買房等,倒也不是說不能聊這個,而是聊的過程中會不免提到自己的職稱、薪水多少、想著要升遷,或是已經開始在買車、看房。彼此之間「董來董去、總來總去」的互相稱呼著,但無人是董,也無人是

訂閱時代,紀錄自己每年花了多少錢以及軟體簡單心得分享

生產力工具

訂閱時代,紀錄自己每年花了多少錢以及軟體簡單心得分享

自從串流媒體如 Netflix 和 Spotify 服務在大家生命中出現之後,軟體中買斷制的行為也漸漸的被導向為訂閱制,許多開發商也因為訂閱制可以持續的有收入,而將買斷制的軟體改成訂閱制,其中我自己很喜歡的月曆軟體 Fantastical 就做了這件事。 現在就連遊戲都開始有訂閱制的概念出現了,Xbox Game Pass 和 PS Plus 也是付了月費,裡頭就有上百款遊戲任你遊玩。 支持訂閱制的人會認為:訂閱制可以幫助開發團隊持續有收入,比較願意持續更新和維護軟體,使用者也可以一直享受到最新的技術。 我想對於開發團隊來講訂閱制的確是好的,每個月有相對固定的持續收入跟每個月很不固定的收入比起來,每個月有收入會好很多,團隊也比較容易經營下去。(現在自己在電商界做買斷生意,每天都在擲筊算命希望業績可以達標) 不過我自己還是比較老派一點,如果我很喜歡的軟體有同時提供訂閱制和買斷制兩個方案的話(我覺得最近走雙方案的開發者有越來越多),我會願意花錢去買斷軟體,這也會讓我在付費前確認自己是真的需要使用才購買,會對購買這個決定更有責任心。 我目前訂閱中的服務 訂閱制很可怕的地方是,由

年過 30 歲的中年男子體悟

生活雜記

年過 30 歲的中年男子體悟

20 歲到 30 歲的這個十年一晃眼就過去了,出社會後也工作了 8 年,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啊! 以下是自己的體悟和記錄,可以當作是我的個人 murmur 就好。 幾個有感身心靈改變 * 對於金錢的態度開始變得比較豁達,願意在其上面花錢的事物增加,例如會購買能夠幫助工作和生活效率的軟硬體、影視有正版的選擇會願意用正版管道觀看。 * 公益這件事在心中開始萌芽,雖然目前僅限於捐錢,沒有身體力行的階段,不過是真的希望這個社會能夠變得更好。例如會開始定期購買 The Big Issue[1]、對於自己有感的議題也會貢獻一點金錢。 * 20 歲 - 30 歲在工作、生活上的累積開始體現(反撲)。在職場工作大多數比較會是救火隊或是急戰力的角色,轉換工作時的蜜月期較短;生活中則是過往曾經比較好的朋友因久未聯絡開始失聯。 * 在工作上遇到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時,要提醒自己不能採取老人說教的態度,避免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 * 身體開始出現許多狀況,肩頸痠痛、易疲勞、久坐會不舒服,需要提醒自己 1. 多喝水 2. 多伸展 3.

五一連假上海行,睽違 7 年再訪中國

生活雜記

五一連假上海行,睽違 7 年再訪中國

我先前曾在 2015 ~ 2016 於深圳和南寧工作近 1 年的時間,今年五一連假跟著家人到了中國上海拜訪我哥,對於中國有蠻多不同於以往的新感受,僅以此篇做個記錄。 摘要 1. 在台灣開通電信漫遊後,到中國當地即可享受自由的網路世界。 2. 電動車超級普及,3 天下來搭乘了將近 10 次計程車都是電動車。 3. 植被多到身心舒暢的住宅區。 4. 人行空間充足,走到哪都有人行道。 5. 讓人食指大動的店舖裝潢。 6. 自動送餐的機器人服務生。 7. 深入生活中的環保資訊。 旅程雜記 1. 這次到中國前我一直很煩惱要怎麼樣才能夠在當地科學上網,還付費購買了網路代理伺服器的工具,只希望我在中國的 3 天能夠正常的使用網路。 沒想到是我自己多心了,直接跟電信商開通漫遊服務即可,就算在當地的網路服務商是中國電信,網路還是暢通無阻,無論 LINE 還是 Facebook 都可正常使用,而且會擋海外 IP 的遊戲也能順利遊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