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不再少,舒適則靈
我想人終究是個群體的動物,我自己雖然是偏宅的人,但有時候在心情不好或是久未社交的情況下,還是會想要跟朋友約個見面,試圖療癒自己的身心靈。
尤其是到了現在的年紀,對於「跟朋友的聚會見一次少一次」這件事特別的有感。
倒也不是說年紀大到即將安享晚年的程度,而是身邊的朋友開始成家立業,加上工作地點、生活圈不盡相同等問題,彼此之間越來越疏遠,有些朋友就算見面也是有點貌合神離的感覺,所以特珍惜那些見面還能聊的起勁的朋友們。
每次的相見且聚且珍惜,不過聚會總是有熱絡也有冷漠,我自己分為以下幾種聚會類型:
- 空虛型:有時候自己一個人感到空虛,但跟朋友聚餐、聊天完反而更空虛。在當下的環境中會覺得自己好像不屬於那個團體似的,只在旁邊靜靜地聽,微笑著。人家偶爾丟個問題給你他也只是禮貌性地,這時候你回答什麼對他來說不重要,而是他覺得他有關心你了很重要。
- 虛榮型:有些聚會則是幾個人聚在一起時總是在聊找工作、買房等,倒也不是說不能聊這個,而是聊的過程中會不免提到自己的職稱、薪水多少、想著要升遷,或是已經開始在買車、看房。彼此之間「董來董去、總來總去」的互相稱呼著,但無人是董,也無人是總。散會之後,比起前述空虛型又更顯得空虛了。
- 開心型:跟有些人相處起來是很開心的,我覺得主要是在這個聚會中大家是平等的,每個人互相分享近況,當然不免俗還是會聊到工作,但除了工作之外,話題多元了許多,諸如感情狀況、往事回憶、最近做了什麼事、即將要做什麼事情。在這個聚會中幾乎每個人都有發言的空間,就算沉默寡言如我也還是能夠插的上話,不會有被孤立的感覺。
- 舒適型:最最最極致的聚會我想是那種每次相聚不一定會歡樂喧鬧,而是跟他們身處在同一個空間時尷尬癌不會發作,真正的好朋友在一起無需多言,只需相見。
除了以上幾種我自己的分類之外,我認為比較舒適的聚會人數是介於 3 ~ 6 人,太多人的話有可能會有人被忽略,太少人的話則是話題搭不起來時會顯得尷尬,有一搭沒一搭的聊。
年紀越大越懂得自己喜歡什麼,對我來說社交是一件需要耗費能量的事情,聚會舒適與否真的很重要。
但誠如開頭所說,朋友見一次就少一次了,這邊我也在時不時提醒自己每次見面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不論是哪一種聚會類型,都要以最好的狀態出席,不然寧願不出席。
「既來之,則安之」,為最高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