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app 2023 Mac Apps 使用調查報告

Setapp 2023 Mac Apps 使用調查報告

在蘋果生態系中推行一站式訂閱制的指摽性廠商 Setapp 在近期公布了 2023 的 Mac Apps 使用習慣報告,身為喜歡嘗試新應用的人,看到有廠商做了這樣的調查報告是十分興奮的,這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報告的內容,並且配上一點我個人的 murmur。

重點摘要

  • 每個使用者平均每天使用 15 個 apps(我算了一下我是 24 個)。
  • 在選擇和購買新 app 的時候功能很重要,但在要購買的時候價錢會變得稍微佔上風。
  • 83% 的受訪者在上個月有購買過 Mac 軟體。
  • 訂閱制比買斷制還更受歡迎。(我自己比較喜歡買斷制啊!)
  • 70% 的 Mac 使用者是用 M1/M2 晶片。(M 系列真的比 Intel 好太多了)
  • 40% 左右的受訪者有使用有應用到 AI 的 Mac apps。(Notion, OpenCat, Arc Browser)
  • Mac 應用商店、YouTube 和社群軟體仍然是找 App 資訊時最受歡迎的渠道。(我通常是在 Twitter、AppRaven 應用商店和新聞媒體少數派中發現新 App)
  • 最受歡迎的 Mac 裝置是 MacBook Pro。

開機必裝 Apps

原文是 App essentials 我自己把它翻譯成開機必裝 App。下圖是受訪者除了 Microsoft Office, Google Workspace, Adobe 和瀏覽器以外必裝的 App。

我相信大家對圖中軟體大部分都不陌生,其中我很推的是 1Password,他真的可以減少你大腦的負荷,讓你在跨裝置、跨平台間產生密碼、管理密碼和信用卡,還有自動填入 2FA 的功能省時又省心。

另外我自己蠻訝異 Fantastical 會上榜,他是一個老牌的行事曆軟體,每個月要 US$4.75,他的使用介面真的是找不到其他能夠跟他匹敵的,我自己也是掙扎過要不要付費, 但後來還是先用免費的內建行事曆。

Setapp 報告截圖-App essentials
Setapp 報告截圖-App essentials

選擇 Apps 的標準

大部分的人在選擇 Apps 的時候還是因為功能符合自己的需求(聽起來很合理),但是第二名竟然是安全性和隱私,看來我的觀念的確還沒那麼進步啊!雖然現在很多 App 都主打自己是 Privacy first,但對於我來講不太會因為這點而去特別選擇使用它。
然後其他使用者的評論對我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我會因為看到 Twitter, Telegram 的討論群中在討論某一個 App 而去下載來試用,甚至可能腦衝購買。可以說是我原本沒有這個需求,但是被這些討論創造出了需求

我覺得 App 真的是很靠 WOM(word-of-mouth)宣傳,討論的使用者多,也會拉到一票對 App 有興趣的人,所以才有很多 App 都有聯盟行銷的分潤方案吧!

Setapp 報告截圖-Selecting apps
Setapp 報告截圖-Selecting apps

訂閱制 vs 買斷制

在這一個篇章我覺得很弔詭的是報告中沒有把受訪者中選擇訂閱制還是買斷制的比例表達出來,只有列出支持訂閱制和支持買斷制的人他們為何支持的原因而已。我在想有可能是因為選擇買斷制的人還是比較多,不過畢竟 Setapp 在推崇訂閱制,所以不能太直截了當的把結果呈現出來。

我是更喜歡買斷制一些的,但現在訂閱制已經被串流媒體養到十分成熟,開發者為了長遠的生存還是會擁抱訂閱制。只是這個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可怕的點就是會不知不覺的花許多錢,然後還沒辦法真正擁有這個軟體,而且開發者可以說漲價就漲價。

關於我對訂閱制的想法可以參考我寫的另外一篇文章《訂閱時代,紀錄自己每年花了多少錢以及軟體簡單心得分享》

在報告的尾聲

報告的最後是受訪者反饋「為什麼要選擇 Mac?」多數人是選擇了「Mac 有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喜歡 macOS」、「需要將資料和檔案在擁有的 Apple 裝置間同步」。

對我來說,我一開始選擇 Mac 的確是因為他是 Apple、他很潮。但實際用過之後,硬體來說在螢幕的顯示、電池續航力上都比我用過的 Windows 筆電好太多(甚至是 2023 年出版的 4 萬左右的 Windows);軟體的部分更不用說,有太多優秀的開發者只在開發 macOS, iOS 生態系,我所在用的軟體有蠻大一部分是沒有跨平台,但在 Windows 和 Android 上我沒辦法找到與之匹敵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沒有認真找)。當入坑越來越多軟體後,我就更難脫離這個生態系了,蘋果真的是太可怕啦!

如果有興趣了解整個報告內容的話可以至 Setapp 網站下載,如果你對於本篇報告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討論,喜歡我的文章的話也歡迎點擊右下角免費訂閱我的部落格。

參考資料

Read more

Not A Film Camera,一捲底片 24 張,讓拍照的步調放慢

Not A Film Camera,一捲底片 24 張,讓拍照的步調放慢

數位相機當道的時代,隨拍即得已經是大家所習慣的常態,「拍照 = 記錄」的本質不變,但太容易取得照片反而讓拍照少了那麼一點樂趣。 不過我也不太習慣用底片相機,主要是拍照的成本高,會讓我在快門按下去前有一點猶豫,反而會錯過了自己想要捕捉的瞬間。 而 Not A Film Camera 這款 iOS 的拍照 App 在數位相機和底片相機的模式間取得了一個良好的平衡。他有數位相機的方便性,也有底片相機的耐人尋味性。 仿底片相機的拍照體驗 Not A Film Camera 內建 10 種底片風格的相機膠卷,我自己很喜歡的是他將底片的特性融合在數位相機中,例如當我在 App 中選完了其中一捲底片,我只能拍攝 24 張,拍完這 24 張後就必須要到到 App 內的「暗房(Darkroom)」功能裡面「沖洗(Develop)」照片,將原本看起來模糊的照片洗出成套用完底片濾鏡的模樣。 這個過程對我來講是一個蠻獨特的體驗,

由 DALLE.3 生成的封面照片。

時間和習慣造就成的資產累積,投資歷程心得分享

我從 2016 年開始使用 MOZE 手機記帳軟體記錄自己每天的開支,2017 年開始用 Google Sheet 記錄自己每個月的總資產狀況,累積迄今已經邁入了第九年。記帳最有感的地方是在每個月檢視自己的資產幅度是增加還是減少,也讓自己知道在未來一個月該怎麼調整花錢的習慣。 而且因為有在記帳,在每一筆支出產生的時候都會問自己「這筆支出是我負擔的起的嗎?」「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因而在我的理財觀念中根深蒂固。 初入投資市場 我是個幸運的人,資產不用從負開始,爸媽並沒有讓我揹負學貸,也沒有要求我需要每個月寄錢回家,讓我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每一筆收入。國小的時候爸媽會跟早餐店老闆聊股票標的,讓我對於投資股票這件事沒那麼陌生,大學的時候有在投資理財的同學一起找我選修「期貨與選擇權」這門課程,讓我開始進入了投資的世界。 那時候的我有在打工,加上爸媽每個月給我的零用金我也省吃儉用,郵局裡面有幾萬元的儲蓄。在某一個打工的下午時段,因為當時沒有客人,我就在 Yahoo 奇摩股市閒晃,看了一些財經新聞後請我媽用他的證券戶幫我敲進我人生中第一隻自己選擇的標的「南亞科(2408)」。我忘了這隻股票最終

由 DALLE.3 生成的封面照片。

萬事問 Google?你也可以試試看 Perplexity

在現在這個取得資訊非常方便的時代,任何問題只要問 Google 都能夠得到解答,搜尋引擎就像一個開放且有良好分類的圖書館一樣,你只需要用「問」的方式去告訴 Google 這個圖書館管理員你想要找什麼內容,他就會推薦他認為符合你問題的相關資訊給你。 這也造就了「Why don’t you google it?」這句話的流行,好像問問題前沒有先 Google 過就像個伸手牌一樣。 ChatGPT 問世後曾有人認為能夠翻轉這個趨勢,Bing 搜尋引擎結合了 ChatGPT,採用聊天交互問答的方式搜尋曾經造成一陣風潮,讓 Google 也不得不推出 Bard 來迎戰,但 1 年多過去了,大家的使用習慣還是沒改變,傳統的搜尋模式依舊被認為是較有效率的方式,Google 依然穩坐搜尋引擎龍頭寶座。 Perplexity AI 搜尋引擎介紹 Perplexity.AI 在 2022 年下半年就創立了,由於我是在 2024

使用 DALLE 3 AI 繪圖產生

2024 過年雜談

今年過年在除夕當天回家,一直待到初四中午返回北部。這段期間只有在初三中午出門跟朋友聚會,其他時間都是陪伴著家人,算是近幾年除了 Covid 居家隔離時待在家中時間最久的一次。 去年下半年換了工作後,在 Q4 開始一直被業績追著跑,就連假日也不太能放鬆,很難有一個好好休息的時間。這次的年假,在返家後真的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休息時間,一整個下午躺在沙發上看漫畫、跟朋友約電動都毫無壓力,可能是因為大家(包含消費者)都在休息,所以自己在休息也比較順理成章。 過年期間的休閒娛樂 這個年假我的休閒娛樂主要有兩個,一是用 XBOX Series S 跟美國的朋友連了好幾場「榮耀戰魂(For Honor)」,沒想到這個老 Game 跟朋友玩竟然是如此有趣,比起自己上網找玩家被虐好多了;此外還看了「葬送的芙莉蓮」單行本 1 到 12 集,超前了動畫進度許多,目前的進度很好看,希望不要像咒術迴戰一樣中途崩掉,不然花錢買漫畫會覺得很可惜。 這個過年跟著爸媽往外跑的時間也變多了,初一跟爸媽去鹿港天后宮拜拜,雖然就真的只是拜拜沒有逛其他的東西,但也算是感受到了過年期間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