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開箱】Allite 系列質感、效能兼具的 3C 配件|A1 65W 氮化鎵雙孔快充、WA1 2IN1 便攜型雙面充電器以及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

【贊助開箱】Allite 系列質感、效能兼具的 3C 配件|A1 65W 氮化鎵雙孔快充、WA1 2IN1 便攜型雙面充電器以及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
OneMore 的 Allite 系列 3C 配件開箱

本篇文章由 OneMore 萬摩科技贊助。

Allite」是由台灣科技公司OneMore 萬摩科技所創立的3C品牌,從有線充電系列的 20W 至 140W 的快充頭以及液態矽膠快充線、磁吸收納編織線材,再到無線充電系列的 WA1 2IN1 便攜型雙面充電器、WQ1 2+1 磁吸無線充電座等。Allite 全品項充電配件皆通過台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BSMI 安全認證,並提供一年產品保固權益。

這次我體驗了「Allite A1 65W 氮化鎵雙孔快充」、「Allite WA1 2IN1 Apple Watch AirPods 便攜型雙面充電器」、「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和「Allite 液態矽膠快充線」這四款商品,以下會分享自己使用這些商品的真實心得。

在進入開箱前先簡單的科普一下到底什麼是氮化鎵

氮化鎵是什麼?什麼是快充?

氮化鎵(GaN)是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材質,在充電轉換的功率上比起一般充電器更有優勢,可以讓充電器做到小體積、重量輕、高效能三大使用者最在意的特點。最方便的是由於充電功率足夠,會搭配多插孔的設計,讓你同時為多台裝置如手機、筆電充電!例如本文會介紹的「Allite A1 65w 雙孔快充」就有使用到氮化鎵的技術!

Allite 系列產品開箱體驗

我在打開 OneMore 廠商寄來的包裹的時,有感受到 Allite 團隊在包裝上非常用心,緩衝包材很足夠,產品本身的紙盒幾乎沒有盒損,對於我這個會將紙盒收藏起來的人是一大加分!

Allite A1 65W 氮化鎵雙孔快充

初次見到 Allite A1 65w 氮化鎵雙孔快充的時候我的第一印象是「盒裝怎麼可以這麼小!」,只比我的 AirPods Pro 2 略大一些。

實際打開後丈量他的尺寸為「51 x 50 x 29 mm」,相較 MacBook Pro M1 原廠附贈的 61W 充電器「72 x 72 x 28mm」的體積硬生生小了一半,然後還有雙孔設計(原廠僅單孔),讓我一次替我的 2 個裝置充電!

Allite A1 只比 AirPods Pro 略大一些
Allite A1 只比 AirPods Pro 略大一些

我拿到產品的這兩週都是使用 Allite A1 配上稍後會介紹的 Allite Easy Cable 同時為我的 MacBook Pro 以及 iPhone 11 Pro 充電,很日常的使用下毫不費力的完成了充電的行為(雖然我不知道充電要怎麼不日常XD)。

至於在充電效率的部分,官方提供的數據是使用 Allite A1 只需要 28 分鐘就可以把手機從 1% 充到 50%,而我自己使用 Amperes Lite 這個 App 實測從 40% 充到 50% 花了 459 秒,也就是只要 7.6 分鐘就可以充 10%(iPhone 為保護電池,快充僅在電池 80% 內會啟用),在救急的時候十分好用。

目前 iPhone 系列的快充支援瓦數最高只支援到 27W,對於 A1 快充的 65W 來說非常綽綽有餘,如果 2 孔同時輸出的話 45W(C1 Port)+ 18W(C2 Port) 也算是夠用了(還記得 5W 原廠豆腐頭充的龜速充電會讓我想要把手機放著充過夜)。

Allite A1 通過 BSMI 認證,提供 1 年的客服維修保固,也有「過熱、過載、短路」等電流防護機制,讓你在享受快充的優點時,還不傷手機和電腦,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我覺得在使用上 Allite A1 上唯一遇到的缺點是,商品頁面有提醒筆電、平板等高瓦數的需要使用 C1 Port 才能支援相對應的瓦數,但在「充電頭上的插孔沒有提示自己最高支援的瓦數或是適用的裝置」,會讓我有時候忘記哪個孔可以充筆電、哪個孔可以充手機,希望未來廠商可以把這點給考慮進去就 100 分了。

Allite A1 可 2 孔同時輸出 45W(C1 Port)+ 18W(C2 Port)
Allite A1 可 2 孔同時輸出 45W(C1 Port)+ 18W(C2 Port)

Allite A1 比原廠充電器輕巧許多,且有 2 個插孔更方便
Allite A1 比原廠充電器輕巧許多,且有 2 個插孔更方便

Allite WA1 2IN1 Apple Watch AirPods 便攜型雙面充電器

身為果粉,同時擁有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是很正常的一件事。AirPods 的充電盒有支援 Lightning 或 USB-C 充電還算方便,但要幫 Apple Watch 充電通常就得另外帶一條充電線。北漂族如我,每次要回家時要準備 3C 用品的充電線都覺得超級無敵麻煩。

Allite 就是專為果粉考量設計,推出了 WA1 這個磁吸無線雙面充電的解決方案,一個充電器就可以為 AirPods & Apple Watch 充電。除了跟剛剛介紹的 Allite A1 一樣通過 BSMI 安全認證之外,他還通過蘋果官方的 Made for Apple Watch 認證(我在這之前只有聽過 MFi 認證,這次合作長知識了),所以在使用上絕對可以放心。

另外 WA1 搭配 USB-C 接口(有一個很貼心的防塵套),近幾年新出的 MacBook 或是 Windows 筆電幾乎都有此接口,所以你出門在外時忘記帶手錶的充電線也沒關係,將 WA1 插在筆電上就能直接幫你的 AirPods 或 Apple Watch 充電了!(貼心提醒:裝置必須支援無線充電)

如果硬要說 WA1 的不便之處,就是它在充 AirPod 那面的無線充電會比較受限使用場景,因為台灣一般的插座方向跟 Allite A1 快充搭配的時候,WA1 的 AirPod 那面會是垂直於充電器上,建議可以搭配延長線轉換插座方向,或是搭配筆電接孔使用,也可和 Allite 的 WQ1 磁吸無線充電座(本次未體驗到)做搭配來替 AirPods 充電。但是如果是充 Apple Watch 的話,因為有磁吸所以無太多問題,充電時都還算牢固。

使用 WA1 充 AirPods Pro 搭配筆電使用的狀態
使用 WA1 充 AirPods Pro 搭配筆電使用的狀態

使用 WA1 充 Apple Watch Ultra 搭配筆電使用的狀態
使用 WA1 充 Apple Watch Ultra 搭配筆電使用的狀態

Allite 快充線材系列

最後體驗的品項,分別是 Allite EASY CABLE 的 USB-C to USB-C 規格,以及 Allite 液態矽膠快充線 USB-C to Lightning 規格。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

我不確定大家平常都怎麼收充電線,我之前大多是將充電線對折幾下就放入包包內的小暗袋,直到最近 1、2 年才有買繞線器來做使用,至於在家不常移動的線材則是會用電線保護套來做整線,讓環境看起來美觀一些。

家中美觀的收線小撇步,使用電線保護套
家中美觀的收線小撇步,使用電線保護套

直到我第一次體驗到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之前,我都還認為我的收納和整理線材的方式很好了。使用到 EASY CABLE 後才發現,充電線自帶磁吸功能也太方便了吧!輕鬆放手就能秒收,充電線保持整齊如一!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廠商怎麼只有出 1M 版本的,敲碗 1.5M 的版本啊!畢竟我的 MacBook Pro M1 的充電孔只有在左側,有些場景會需要 1.5M 的長度才會比較堪用。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超方便收納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超方便收納

0:00
/0:09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隨時隨地都好收

另外因為 Allite EASY CABLE 是使用編織線材,不像早期原廠送的充電線會有線材皮剝落的問題,耐用程度大大升,最高也支援 PD 3.1 的 240W 的功率,有了這條線你就已經達到了頂規的程度了!

除了有 USB-C to USB-C 的規格之外,另外還有 USB-A to USB-C 的規格可選擇。在顏色上 C to C 有寶寶藍、寶寶粉、沈穩黑三色,A to C 目前僅沈穩黑單色。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各顏色規格排排站
Allite 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各顏色規格排排站

Allite 液態矽膠快充線

液態矽膠快充線有 USB-C to USB-C 和 USB-C to Lightning 兩種規格可以選,因為我的 iPhone 11 Pro 和 AirPods Pro 2 的充電孔都只有支援 Lightning,所以我就是體驗 Lightning 這條(規格一樣有通過 MFi 認證,可以安心充電!)。

我覺得這條線的特色就是在它的觸感十分柔和,100% 使用液態矽膠材質製成,在長時間的捲曲下也不太會變形(原廠線用久了會因為你平常捲的角度有點變形),至於其他的部分跟平常使用的線材差異感不大。

使用 Allite 液態矽膠快沖線搭配 Allite A1,在 1 個半小時左右將 AirPods Pro 2 從 40% 電力充到 100%,對於我來講這個充電速度已綽綽有餘。

Allite 液態矽膠快充線(白色)替 AirPods Pro 充電
Allite 液態矽膠快充線(白色)替 AirPods Pro 充電

Allite 產品系列整體體驗心得

滿足有效快充的三大要件,必須要有支援快充的 1. 裝置 2. 充電器 3.充電線,大部分的新裝置都已經支援快充,充電器和充電線則可以放心交給 Allite 系列產品。

這次很開心能夠體驗到 Allite 大部份的產品,在實物上有一定的質感,不會在包裝拆開後跟網站上的呈現有太大的期待落差。

另外不得不說「A1 65w 氮化鎵雙孔快充」這顆充電頭真的非常輕巧,加上「EASY CABLE 磁吸收納編織快充線」以及「WA1 2IN1 便攜型雙面充電器」這兩個產品,讓我在回老家的時候的線材收納包變得十分輕盈和整齊。更重要的是,我還能多帶一隻滑鼠回家,重量還跟之前只帶原廠線材們差不多!

Allite 品牌真的有把現在充電的黑科技氮化鎵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讓我享受到了更便利的充電生活。攜帶的東西少了、重量輕了、線材變整齊了,出門也不用再擔心插座不夠用的狀況了。

原廠配件重量和 Allite 配件重量比較
原廠配件重量和 Allite 配件重量比較

Allite 系列多放了一個滑鼠重量僅 508g 還比原廠相關配件重量輕,且更整潔
Allite 系列多放了一個滑鼠重量僅 508g 還比原廠相關配件重量輕,且更整潔

最後我必須老實說由於我對硬體的規格沒有那麼的了解,本文比較著重在真實體驗的部分,如果有更了解產品規格數據的人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補充討論。

如果你對於 OneMore 這個品牌有興趣的話,可以到他們的官網看更多他們的自有品牌 Allite 和獨家代理的選品們,或是可以追蹤他們的 Instagram @onemoretec

Read more

對於「花錢」這個價值觀的一點轉變

對於「花錢」這個價值觀的一點轉變

今年 1 月份的時候,我在 Twitter 上看到我很欣賞的一個人 PJ WU 說他付費支持了一個獨立開發者的軟體 Minttr,它的介紹頁就只有一個首頁,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軟體會讓 PJ 如此支持,便在還沒很了解這個軟體到底是幹嘛的狀況下,在看到這則推文的 10 分鐘內就付了 US$49 的錢當早期支持者,直到付完錢登入使用後才發現 Minttr 的功能和細節跟自己預期的有一點落差,不過因為開發者說他在發布正式版後的 90 天內想退費都可以,所以這件事就這麼擱著了,偶爾會剪貼一些東西上去。 而也是在登入後有一點失望的同時讓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竟然可以這麼爽快地把 US$49 刷下去。而且前幾天我才捐款給花蓮門諾,那時候我原本想說捐個 NT$1,000 好了,但猶豫了一下後只改成捐 $600。我突然對於我花錢在軟體上跟捐款的豪爽度差異這麼多感到有點慚愧。 於是乎我跟自己立下了一個約定:「每付費買一個軟體,就捐該軟體售價的一半費用給公益團體」。我會先在 2025 年先試行看看自己對於這樣的感覺如何。 而且仔細想想,

2024 年的日常和工作軟體清單

2024 年的日常和工作軟體清單

* 待辦事項:Things 3,原本嘗試使用 Linear 這個專案管理工具,但因為現在沒有協作的對象,所以還回歸專注把「待辦事項」這個事情做好的 Things。 * 郵件:Apple Mail,原本有嘗試 Spark、Canary 等,但還是回歸內建的比較輕量。 * 筆記軟體 * Bear:日常紀錄、部落格文章和不需要分享的工作筆記,在 iOS 和 Mac 間快速的同步以及流暢的使用是其他軟體少有的。 * Craft:需要分享給其他人的筆記,大多數為工作用。 * 行事曆:Apple Calendar 搭配 Fantastical 使用。Fantastical 的自然語言輸入功能真的很方便,可惜要付年費。 * 音樂:Spotify,我很喜歡他的 start jam 的功能,當跟別人一起出遊的時候大家都可以放自己喜歡的歌。 * 專注:Endel,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音樂,

2024 年回顧,以及 2025 年展望(關於人生)

2024 年回顧,以及 2025 年展望(關於人生)

年底到了,這時候不免俗的要來發一下今年回顧和明年展望。 如果大家不知道要怎麼回顧自己的一年,我還蠻推薦可以用知名的筆記軟體 Obsidian 的開發者 Kepano 的年度 40 問(原文:40 questions to ask yourself every year),可以到這裡下載範本。 透過回答這些問題,你會開始回想自己在今年度發生的重大事件,並且把它刻畫在腦海中,加強自己對它的記憶。這是一個蠻有趣的過程,因為你會發現你在記錄的當下不一定會想到可以寫什麼,但幾天後你會突然靈光一閃的覺得「啊!這件事好像可以補上去。」 這就是人腦神奇的地方。 我的 2024 年回顧 我在今年自己有了蠻多人生中的第一次,想想自己活到了 34 歲了還是有很多事情沒做過啊!這讓我想到《我的完美日常》中媽媽桑的前夫說的「世上有太多我不懂的事了,結果什麼都沒搞清楚,就要結束了」。 但我想只要是有累積了一些經驗、多了一些知識、領悟了一些道理,那就還是可以繼續往前進吧! 2024 年,人生中的第一次 * 第一次接到開箱文業配。

2024 年黑五推薦的軟體購買清單

2024 年黑五推薦的軟體購買清單

看到大家都在推薦自己這次的黑五購買清單,我也來分享一下自己這次購入的軟體,以及推薦覺得可以趁這次優惠中購入的軟體。 本次已購買 * Things 3:2024/12/2 前,全平台 7 折優惠。 我之前就有 iPhone, Mac 版本,趁著今年入手了 iPad 版本以防自己之後可能會手滑想要買一台 iPad mini 7。這邊要注意的是 Things 他是每個平台分開賣,所以如果各裝置都有的話建議全收了,是難得還可以買斷的好軟體。 * Capture - Quick Notes:不確定截止時間。目前內購的終身付費只要 NT$190(原價 $390)。 這個軟體比較像是 inbox 收集資料的地方,當你想到什麼還不知道要輸入在哪邊例如要把它轉成待辦事項或是紀錄後寫成長文時,就可以先收集到這邊,之後再輸出到你指定的軟體(他支援的軟體很多,可以先下載免費版本來看是不是有你常用的軟體) * TabTab:不確定截止時間。結帳時輸入 TABTABLA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