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花錢」這個價值觀的一點轉變
今年 1 月份的時候,我在 Twitter 上看到我很欣賞的一個人 PJ WU 說他付費支持了一個獨立開發者的軟體 Minttr,它的介紹頁就只有一個首頁,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軟體會讓 PJ 如此支持,便在還沒很了解這個軟體到底是幹嘛的狀況下,在看到這則推文的 10 分鐘內就付了 US$49 的錢當早期支持者,直到付完錢登入使用後才發現 Minttr 的功能和細節跟自己預期的有一點落差,不過因為開發者說他在發布正式版後的 90 天內想退費都可以,所以這件事就這麼擱著了,偶爾會剪貼一些東西上去。
而也是在登入後有一點失望的同時讓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竟然可以這麼爽快地把 US$49 刷下去。而且前幾天我才捐款給花蓮門諾,那時候我原本想說捐個 NT$1,000 好了,但猶豫了一下後只改成捐 $600。我突然對於我花錢在軟體上跟捐款的豪爽度差異這麼多感到有點慚愧。
於是乎我跟自己立下了一個約定:「每付費買一個軟體,就捐該軟體售價的一半費用給公益團體」。我會先在 2025 年先試行看看自己對於這樣的感覺如何。
而且仔細想想,我認為這樣做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 可以提高我花錢購買 App 的門檻,因為等於我要付出額外的 50% 費用。
- 額外多付出的費用是捐錢給公益團體,是一個善的循環,所以是可以接受的成本。
另外關於花錢這件事,想要再多講一個我自己很喜歡的觀念。
你的每一次消費都是一種選擇。
有意識的消費是好的,不管是認為這個東西是你真的想要、還是為了幫助生產這樣東西的人,消費前想一下這次購買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也不是說一定要在道德高點,也可以是很通俗的想法。
例如我在外食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有提供環保餐具的店家,並在他店內用環保餐具內用;也可能是像我最近買了 Mac mini,除了我覺得 MacOS 生態系很完善離不開以外,也是因為很單純的我持有 Apple 的股票,想要幫它增加一點營收。
就只是要知道消費背後,有什麼樣的意涵就行。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註冊訂閱我的電子報,也可以小額贊助;有任何問題的話也歡迎在留言處留言與我一起討論,謝謝。